“我,我不会,老师。”凌初阳眨了一下眼睛,不再掩饰了。
“好。请坐。前面的同学,许仁明,对吧?你来回答一下。”
丁凯玲笑了笑,示意凌初阳坐下。
她最不喜欢不懂装懂的学生了,做人要诚实,这样才对。
“一二两题,分别摘自陶渊明的《归园田居》其三,以及《饮酒》,第三句摘自诗圣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最后一句,摘自大诗仙李白的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……”
许仁明站了起来,一推鼻子上的小黑框眼睛,一板一眼地回答起来了。
“很好!请坐。”
丁凯玲看了一眼凌初阳,后者正襟危坐,盯着面前的试卷。
这样子,才对,才是他应该有语文课堂上的态度,考试都不及格,小动作就免了吧,凌小阳同学。
“来,各位,在讲理解之前,我来重申一下,课堂的规定。”
丁凯玲优雅地笑着,慢慢地往教室的讲台走去。
底下是一片小小的议论声。
凌初阳听到许仁明声音。
“不是课前已经说过了嘛,还有什么新规定呀?”
“你傻呀,没看到有人在听课,有人在做小动作嘛,还有人在看风景嘛。”
唐霁踢了一脚右前方许仁明的凳子。
“哦!”
许仁明回头瞟了一眼唐霁,眨了眨眼睛,又连忙回过头去,正襟危坐地,很期待地看向讲台上的丁凯玲,等着下文。
“是会与不会,直接回答嘛,老师?”
有人直接问出来了,在教室的中间位置,是一个女生的声音。
教室里传出几个轻笑的声音。
“这还用问嘛,这都是老规矩了。”“自然不是喽。”
听声音的传出方向,应该是5班的老同学了。
“嗯。这会与不会是提问的老规矩。”丁凯玲笑意盈盈地站在讲台上,扫视了一圈教室的每个角落。
“我的语文课还有个规矩。来,我的科代表凌濛初,有劳你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吧,一个随意二个前提条件。”
“哦,这么新意呀。还有一个随意呢。”唐霁转向凌初阳,小声地笑道,“冰淇凌是不是有一款叫随便呀?”
凌初阳白了一眼唐霁,他又不是小女生爱吃冰淇凌,他哪里知道。
“好像,好像是有的。”前排的许仁明,往后靠了靠。
“是有的。”许仁明的同桌,周雨辰,侧过头。
四个人八目相对,互看了一眼,有意思,听听解释吧。
“嗯。”凌濛初站了起来,用手拉了一下校服的衣角。
“5班的语文课,主张民主和自由,一个随意是可以随意做自己的想做的小动作,如看,写小诗,画漫画,或者看其它的书,再或者听歌,赏窗景都可以。”
“哇——。”教室里一片哗然。
“还可以这样的呀?”早说的呀,害得我们